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建筑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索

作者: 时间:2019-09-16 点击数:

一、实施背景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带动了大量关联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推进建筑业信息化和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意见,“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主线。

装配式建筑与建筑信息化管理加快发展对建筑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技工大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省建设厅《关于加强装配式建筑技工队伍建设大力促进装配式建筑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安徽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指南》等文件精神,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联合六安市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安徽振兴建设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建筑产业现代化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主体培育建筑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主要做法

(一)校企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

2017年12月,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与安徽振兴建设有限公司签订框架性校企合作协议,成立校企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理事会。2018年4月份签订“安徽振兴建筑产业化订单班”,校企共同制定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装配式方向)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10月召开专业建设理事会研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1.校企共建产教融合BIM工程中心

依托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BIM大数据科技中心、安徽振兴建设有限公司的BIM技术资源与设备资源,校企共同建设产教融合BIM工程中心。学生在大三有若干周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综合实习的安排,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是学生的指导教师。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将根据真实具体的工作岗位内容进行指导。校企合作培养熟练掌握 BIM 技术人才,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精通 BIM 技术、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擅识图、懂技术、精预算、能管理的施工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2.构建校内装配式技术实践教育平台

依托装配式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构建装配式技术实践教育平台。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满足学生现场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需要;校内实践基地用于满足学生课内实训、专项能力训练和综合实训需要,是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有效补充。实训将购买以真实施工案例为背景的装配式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让学员从构件识图、构件生产、现场施工全过程贯穿学习。依托“校中厂”与企业的项目资源,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作为公司职员直接参与实际的工作,体验绝对真实的职业情境,提升职业能力。校企双方成立实践教学考核小组,制定相关的考核要求,对学生工程在基地的实践环节进行过程和结果的考评。

依托安徽振兴建设有限公司的装配式生产基地与在建与拟建的装配式工地,构建校外装配式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产、教、研”一体化的教学机制。与安徽振兴建设有限公司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达成“共建、共管、共育”的校企合作新模式,联合培养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向技术人才,实施“工学结合、以岗定教”的教学方式,毕业后安徽振兴建设安排工作,确保学生高质量对口就业。

(三)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平台

建设校企共建共管的管理机制,明确校企职责,共同制定学生实践教学培养的内容、标准和考核要求,对培养质量共同进行评价,使实践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发挥校企合作教师团队承接横向、纵向科研项目,实现校企和谐互动,共享资源互赢。

选派青年教师去安徽振兴建设有限公司挂职锻炼,教师可作为公司职员直接参与实际的工作,提升专业技术能力,解决企业生产、应用、研究等方面难题,为企业和地方经济服务,实现“双师”培养的目的。

与安徽振兴建设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国家、省、市级的高层次产学研合作项目,以新型技术应用等为切入点,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

利用合作企业的先进技术资源和设备资源,以及我校实践基地的基础,提升校内外实践基地的综合服务创新功能,把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成为青年骨干教师的“双师”培养、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的平台。同时实践教育基地对其他高校与企业开放,将其建设成为地区其他高校学生实习实训以及企业员工上岗、提升、转岗培训的具有社会效益和学校特色的实践教育平台。

三、成果与成效

1.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以构建多层次的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为主线,以装配式技术、BIM技术等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为主要内容,以与企业先进产业技术对接为手段,带动和促进教学团队、实践教学体系、理论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建设。通过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出服务社会、满足行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实践人才。

2.构建课程体系

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创建真实的企业工作氛围。把企业真实项目引进学校。促使我们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中,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通过项目教学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企业的用人标准相一致,专业教学和实际生产相协调,有利于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认识实习等环节可随时带领学生到企业开展相应教学活动,或者安排学生、教师等假期的实践。

3.加强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和学生均可作为公司职员直接参与实际工作,体验绝对真实的职业情境,提升职业能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学校实践教学指导、学术讲座和顶岗实习指导等教学工作,能够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技能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4.开展社会服务建设

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承担合作企业职工培训任务,开展造价咨询业务、招投标代理业务等,将企业的实际工作案例纳入课堂,能够帮助建筑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校企合作企业带来实际效益。专业教师参与本校基建工程建设施工、预结算与审计工作,先后为安徽振兴集团有限公司、安徽亚华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建筑、安装、装饰企业提供项目咨询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实施技能培训,共培训400余名企业员工。

5.满足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需要

借助于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实际的工程项目进行实训训练,利用工程现场安排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同时由合作企业安排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培训,保证实习质量,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能有效解决学生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同时也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搭建了一个可供双向选择的平台,提供了一条稳定的就业渠道。使实践教育基地在功能上拓展为企业的后备人才库。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文化大道9号 | 邮编:430212  E-mail:cjgkyc@163.com Tel:027-87933290